陶醉拿到通知书后,陶长明借此机会摆了几桌酒,请了亲朋好友来吃饭,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收红包。
早些年有人考上大学,因为当时大家普遍贫困,凑不齐上学的路费和生活费(虽然以前读大学是免学费发生活补助的,但上学的路费还是得自己掏),所以亲友们会凑份子,资助这个孩子上大学。后来这种习俗就保留了下来,只要有考上学的,都会用摆酒的方式通知亲友,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该掏钱了。
这跟结婚、生孩子、做寿之类的不同,后者是谁家都会遇到的,叫人情往来,有来有往,升学酒只有能升学的人家才摆,如果你家没有学习好的孩子,这钱就等同于白出了。陶醉并不想弄得这么夸张,只想请老师们吃顿谢师酒就好了,然而这事她做不了主。
投稿中了之后,陶醉写稿子的劲头更足了,她每隔几天就要投一次稿件,不过中稿的几率并不高,但也没有打消陶醉的积极性,她决定以后要坚持投稿,也相当于一种锻炼。
八月中旬,孙兰心也收到中华女子学院的通知书,尘埃落定,这下她终于将心放进了肚子里,兴高采烈地拉着陶醉采购上大学的物品。学校会统一发放床上用品,她们只需要准备好衣服鞋袜以及生活用品。北京的冬天冷,陶醉问过常醒,是不是要多准备点厚衣服,常醒说家里这边的棉衣去那边不抵事,去北京买,羽绒服便宜而且厚实。
孙兰心兴致勃勃地问:“醉醉,你家里准备给你多少生活费?”
陶醉说:“一个月三百。”
“这么少?我哥在重庆都有四百一个月,我妈说北京物价高,怕我四百不够用,给我五百一个月。”孙兰心说。
这点陶醉羡慕不来:“我到时候去兼职做家教,还可以投稿,没准能中几篇。”她问过常醒,省一点三百也是够用的,不过第一年去北京,很多东西都需要添置,比如这冬天的羽绒服和棉鞋就省不了,而且价格不便宜,最好还是准备一笔服装费,这笔钱陶醉打算自己挣。
“也对,你们是重点大学,可以做家教,我们学校的就算去做也没人会要。”孙兰心说。
陶醉赶紧安慰好友:“不做也挺好,可以多花点时间学习。而且北京那么大的城市,兼职的机会肯定有很多。”
“是的。而且北京那么多好玩的地方,我先玩个遍再说。”孙兰心对北京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临近开学,陶醉的心情越发激动,终于可以离开家了。不过回头看着妹妹,内心便生出了些歉疚,自己走了,然然以后连个诉苦的人都没有了。陶然考到了二中,她在住校和走读之间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走读。陶长明现在跟刘巧凤吵架的次数少了,大概是刘巧凤上班了,有经济能力了,他也就无刺可挑了,家里相对而言还是安静了不少。
夏正轩的成绩本来可以上一中,不过他也选择了二中。尽管二中的升学率不及一中,但他哥和陶醉姐都是在二中考上的重点大学,可见学校并不是决定考大学的主要因素,本人才是。
陶然则揭穿他是不想住校才选的二中。一中太远了,读了一中就必须住校,要么就去学校附近租房陪读,现在他爸妈那么忙,是不可能抽空来陪读的。
陶醉也觉得二中不错,只要自己肯努力,哪儿都能成才。
大一新生开学比其他人都要晚,都是九月几号才开学,所以陈一帆没能和陶醉同行,八月底就带着遗憾走了。孙兰心也没能和陶醉同行,他们学校要到九月中旬才开学。跟陶醉一起去北京的是邹洋,他们两所学校开学时间相差不过一两天,便约好了结伴同行。这让孙兰心羡慕不已,可是她开学还有好几天呢,总不能去北京住酒店,北京的消费可高了,而且她妈为了送她去北京,早就和同事调好班了。
陶醉没让陶长明送自己去报到,尽管他有点想送,毕竟女儿去北京上大学,是很光彩的事。陶醉觉得,妈妈要是能送自己上学,她还是愿意的,可是小宝离不开妈妈,陶然也要回家吃饭,妈妈走不开。陶醉说自己以前都能带着妹妹去上海,现在也能自己带着行李去北京,更何况还有邹洋父子帮忙,到北京后还有常醒来接她,她自己可以搞定。
陶长明见陶醉拒绝自己送她,便忍不住拉下了脸,也没坚持。刘巧凤则有些不安,陶醉太过独立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陶醉自己去学校报到,令邹洋父子无比惊讶,直说她胆子大,一个女孩,孤身去北京上学,还是第一次。陶醉笑了笑:“我读初三那年暑假,带着妹妹去上海找我爸妈,那时候比现在还小呢,而且从来没出过远门。”
邹洋竖起大拇指:“你牛!”
就这样,陶醉揣着通知书和学费,提着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因为有了上海那次旅行的经历,这回去北京的旅行感觉要顺利多了,车上卫生的条件比去上海的车好,至少没有堵厕所的情况,途径的大城市多,沿途补水的次数也更多,这让陶醉对北京的初次印象就比上海的好。
邹洋父子都很友善,很照顾独自一人去北京的陶醉,甚至都没让她提过自己的行李。到北京火车站下车的时候,邹父还在跟陶醉确认:“你真的不先跟我们去清华,然后我们送你去你们学校?”
陶醉说:“没关系的,叔叔,我哥会来接我。”
“那我们等你哥接到你了再走吧。”邹父非常谨慎。
陶醉没有拒绝,她一边走一边朝出站口看,排队等检票出站的时候,一眼就看了常醒。常醒也看到了她,老远就朝她抬手示意,陶醉顿时笑靥如花,飞快朝他挥了挥手:“叔叔,我哥到了。”
邹洋看见常醒,笑着说:“常醒对你可真够好的。”
陶醉笑着没说话,欢喜的泡泡不断往上涌,简直将她整个人都淹没了。短短几米的距离,她视线始终都停留在常醒身上,尽管是在平均身高拔高了一截的北方,常醒依旧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不是身高上的那种绝对优势,而是超凡脱俗的气质。
陶醉迫不及待地从闸道里挤出来,常醒已经伸手来接她的行李了:“怎么就一个包?”
陶醉赶紧转身去抓邹洋帮她拖着的拉杆箱:“在这里!”
常醒从邹洋手里接过箱子:“谢谢啊!恭喜啊,上清华了。”
邹洋笑眯了眼睛:“谢谢!”
邹父打量常醒,说:“你就是陶醉的哥哥啊?那你送她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