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宴对冯紫英来说其实意义不大。
他排序几乎是最后了饶是他年龄最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除了解元这个名头能引人瞩目外其他人都差不多。
冯紫英本人更不愿意去出头露面这种出风头毫无价值除了收获一些廉价甚至带有敌意的关注外没有任何值得一顾的东西。
甚至哪怕是春闱只需要获得一个进士名分名次对冯紫英来说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当然他自认自己也没有那个实力去进一甲。
真要进了一甲反而会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名分和实力不匹配也会引来很多麻烦冯紫英很清楚这一点他从不去追求那些不切实际超越了自己控制力的东西。
不过对于青檀书院来说鹿鸣宴意义还是重大范景文的解元身份还是实至名归的作为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北直人范景文明显受到了追捧这是其他寄籍附籍举人们难以享受到的殊荣。
“紫英也不必在多夸赞为兄了为兄也清楚若是能文才愚兄还是略逊杨文弱的便是侯氏兄弟也不输于愚兄愚兄不过是占着北直人这个身份罢了。”
范景文倒是很坦率并没有因为中了解元就狂妄自大。
“梦章兄话不能那么说规则既然制定出来了那么大家就都必须要尊重这个解元众望所归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冯紫英不那么看。
要这么说的话杨嗣昌和侯氏兄弟有着父辈的各种余荫是不是也是一种不公平呢?
世界上本来也就没有绝对的不公平规则既然在那里没有摧毁推翻规则的实力那就要学会老老实实去适应进而获取最大的收益。
从鹿鸣宴结束后出来乘着几分酒兴范景文和冯紫英漫步而行。
师兄弟俩要说原来在书院里不算关系最好的冯紫英和本宿舍的许其勋关系最密切后来方有度和宋师襄也日渐成为冯紫英的拥趸再加上西园的练国事这几个应当是与冯紫英关系最为亲密的再次就是乙舍的王应熊、郑崇俭、孙传庭甲舍的贺逢圣再加上范景文算得上相对较为密切的再次才是许獬、傅宗龙、陈奇瑜、吴甡等几个人。
不得不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书院里虽然大家心思都主要是放在学习上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因为各种接触多少和脾性原因而逐渐形成一个个大小亲疏不一的圈子。
这种圈子有些是显性的比如北直隶的一拨山西的一拨湖广的一拨江南的一拨。
再比如有些就是隐性的甚至很多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比如冯紫英因为自己祖籍来自南直隶苏州就和同为南直隶的许其勋、方有度、吴甡较为亲近同样因为家庭出身原因与同样家出名门的练国事相交甚厚又比如因为长期生活在大同与同样来自山西的郑崇俭、孙传庭乃至陈奇瑜关系都比较密切。
同样现在因为同在顺天秋闱这一个多月来与范景文交往联系骤然密切起来特别是经历了这一场秋闱和鹿鸣宴又同时中举那么这一帮北直的同学关系瞬间就拉近了。
在这些同学中很多人都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或明或暗的圈子甚至要等到中了进士出仕之后才会逐渐觉察到但是对于冯紫英来说他却早就对这种圈子的价值意义十分明了了。
这即便是在现代社会都避免不了的东西在封建社会这个时代那就是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值得用起来的东西同年同学同乡哪一样都价值巨大如果几个圈子还能共通交叉那基本上就决定了这一辈子都要打上同党的烙印了。
当然这个也需要建立在基本“政治理念”一致的前提下也就是所谓的同志而在冯紫英看来这个基本“政治理念”对于现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这些同学们来说还基本上是空白的。
他们心目中其实对于未来出仕之后该遵循什么理念该代表什么群体都还没有成型要在他们未来的官场生涯中因为一场甚至几场政治斗争或者主动或者被动的卷入到某些利益中去经历几番波折洗礼才会慢慢成型。
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最基本的一些理念的时候这个时候一旦帮他们确立一些观点理念往往要比他们入仕之后思维已经定型再来改变容易许多。
“我们北直隶以及陕西、山西本身就比其他地方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每一次面临鞑靼人或者女真人的寇边时我们都要付出最直接最惨烈的代价我们北边的儿郎要付出最大的牺牲百姓要承担更多的伤害可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北边的子弟怎么可能享受得到像江南湖广那样相对安稳和优越的学习环境?而寄籍附籍的这些学子们他们本身就享受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其实本该回各自籍地考试只不过朝廷恩赏允许他们在顺天考试但一些必要的限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范景文有些惊讶于冯紫英的坦诚“但江南承担了大周绝大部分税赋很多江南士人也觉得对他们不公紫英怎么看?”
“这就是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平衡问题了。”在考取了举人之后冯紫英和范景文都具备了可以实质性探讨时政的资格了因为从资质上来说他们现在已经具备了选官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