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稻草堆小说网 > 宋风 > 第三十九章 盘算濮议

第三十九章 盘算濮议

第三十九章盘算濮议

王静辉想起自己要培养人才后也不仅感到有些头痛:原来在二十一世纪看那些架空小说的主人公培养人才简直跟玩似的偏偏到了自己这里居然连这点儿时间都抽不出来。不过好在现在这些孩子还需要打基础虽然自己对人才非常渴求但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解决的。他不需要那些目不识丁的人才在自己所收养的孤儿当中还很少有像李慎这样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大多数孩子都生于贫困之家平时连饭都吃不饱那还有余钱让他们接受教育?他们当中也就有少数这么十几个还认字王静辉打算把现在所收养的孤儿当中学习优良的孩子集中到平民医馆来放到自己的身边进行更细致的培养:如果有人对四书五经做学问感兴趣那就把他们和李慎放在一起这些孩子的发展方向便是学者或者是步入仕途;如果有人对医药、机械等科学感兴趣那就把他们培养成沈括类型的大科学家。

王静辉现在是肚子里面有货他虽然在另外一个时空是学医学的但最基本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知识他还是懂的放在这个时代虽然不敢说能在这些方面称老大但像他这样的水平估计找不出几个。再加上他那变态的脑袋来到这个时空后为了掩饰自己在诗词方面的“才华”他硬硬的恶补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正统“国学”自问到科举考场上就算拿不到那个光宗耀祖的状元头衔拿个进士头衔还是蛮有把握的。他之所以恶补那些四书五经也是为了迎合这个时代读书人因为今后要经常的和这些“只读圣贤书”的欧阳修、司马光、苏轼之流交往肚子里面没有点墨水怎么能行?哪岂不是被他们给瞧扁了吗!

王静辉培养这些人才也不是自私的想为我所用在他的设想中这些孩子就是一颗颗希望的种子他这个培育者会一天天老下去终归有一天会死去但这些树苗就是他的希望他们会继承自己的思想继续从各个方面推动社会的发展直到历史有一个全新的选择。至于这些孩子长大后从政的时候持有什么样的政治观点他并不担心最多也不过是点拨一下他只希望以自己半生不熟的“经验”来影响他们借着他们的手来给这个可爱的朝代带来一些新的想法给这个朝代一条全新的选择。

正好这段时间王静辉还算是有空因为自从他和孙氏兄弟一起修订了《素问》交给校正医书局审议后来自那些名医的不同意见便如潮水般涌来光是做解释便忙得他们不亦乐乎开始的时候审议人员提出的问题还都比较有价值王静辉不仅对此一一记录在案并且还引经据典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但后来就有些变味道了焦点开始转移到某句话出自哪里哪里这样就没有意思了。王静辉昨天晚上想了想在校正医书局的工作便觉得自己不能深陷在这样一个泥潭里他想以后自己干脆把修订后的书直接拿出来让孙氏兄弟来负责收集有价值的意见来参考。

王静辉回想自己在修订《素问》的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自己忙得几乎除了修订医书以外什么事情都没有去做他也有点懊悔自己过于心急了:想那历史上的校正医书局这么多名医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也不过公开出版了十几本医书自己不到半个月便把《素问》给拿出来了自己确实有点过于着急了点。在看看现在校正医书局里面正闹成一锅粥的场面王静辉就想到:这个《素问》修订版本只是在你们历史成果上修改了一小部分而已其实和你们的原作相差也不过就这么几十句话就闹成这样真是不知道这些名医当年是怎么最终敲定最后的版本的。

王静辉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心思来管《素问》最后结局是什么样子了因为他发现自己一进校正医书局的藏书楼便如同着了魔一样忘记时间虽然这样有助于自己医书的提高但这时间消耗是他不能承受的因为他发现汴都的天气已经越来越热了!

“该死!怎么把八月的那场大雨给忘了!”王静辉有些懊恼的想到。说句实在话这场即将到来的雨涝灾害在王静辉所知道的宋朝自然灾害当中算是“小菜儿”级别的了只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这场灾害甚至不会有人员死亡。但到目前为止王静辉也只能把这个消息烂在自己肚子里面不敢说出去毕竟“妖言惑众”这项罪名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他也只有靠自己的个人力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期待事情不会变得很糟糕。

汴都开封自宋朝立国百年来作为首都其城市化发展非常快单就说汴都的面积就要比百年钱要扩大一倍以上王静辉也曾沉浸在这座世上最繁华的都市中。不过当王静辉想到今年八月的那场大于即将到来后他也发现这座城市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汴都之所以被大雨灌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的城市排水系统还是没有跟上整个城市的发展。再加上宋朝人的小资情节非常严重只要稍微有点实力的人便在自家的宅院中挖池引入活水造景观这些遍布城市各处的水池若是在平常雨水不大的年份中还能起到蓄水的作用但要是碰到了超级大雨那引入活水的源头河水水位暴涨顺流倒灌反而到成了灾害。

“官私庐舍毁坏不可胜计人多溺死。”在这次雨涝灾害中损失最为严重的恐怕还是富户居多因为修建园林引入活水使他居住的地区肯定会低于汴都平均海拔高度虽然这点儿高度差平时看不出来但一遇上大雨就显得非常突出了这使得园林中的水池反而成了泄洪区怪不得连皇帝老儿的皇宫也被淹的一塌糊涂。不过还是苦了这城中居住的平民百姓他们的居住环境可不是很妙富户受灾后还有自救能力但这些贫民也只有听天由命尤其是灾后瘟疫兴起的时候他们的处境就更加糟糕了。

整个汴都的排水系统王静辉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他也不是学城市规划出身对于这样的问题他是一点也不懂但他是个医生对怎样预防瘟疫流行却是很在行。王静辉抽出一张稿纸用鹅毛笔在上面断断续续的写划着:粮食、药材储备……

王静辉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怎么救灾的事情都落到自己的头上了?他自己的本事再大、财产更多但他可供使用的人却很少!他现在开始惦记着借力了这件事显然不是徐氏那点儿力量可以解决的了王静辉把目光投向了那个喜欢空谈的朝廷。

现在朝廷中最火的话题便是宰相韩琦等人就向英宗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英宗生父的名分问题。治平二年四月九日韩琦等提出这一议题英宗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18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议”。

“濮议”在北宋历史上太有名了王静辉当然知道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很清楚要想成就英宗赵曙对自己亲生父亲的小心关键就在慈寿宫里安享晚年老太太手里如果没有她的点头英宗赵曙和韩琦一班大臣可要在这个问题上碰个头破血流了。不过相对于八月份的那场雨涝王静辉并不关心这个他之所以想起朝堂上正在进行的“濮议”角力是想借这个机会来争取国家的支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建立他心中所想的国家防疫体系甚至是国家医疗体系。一旦防疫体系构建完毕像八月份的那场大雨将不会给大宋带来多少伤害因为灾后最让人头痛的瘟疫流行问题一旦被遏制那救灾工作就变得不值一提了。

现在摆在王静辉面前的有两股力量可以供自己借用第一条当然是颍王赵顼那里了这家伙是将来的皇帝虽然自己每次都有点让他失面子但自己也没有过分的刺激他。王静辉原本只想能够进校正医书局来借阅医书就行了根本没想当这个七品编修就是由于赵顼提出来让他当官自己才当了这个编修的职务;第二条便是韩琦和司马光韩琦他不熟悉除了在第一天到校正医书局报道的时候见了一面后就再也没有其他接触了。而他和司马光的联系相比韩琦就要密切多了至少司马光对自己免费出版《雪梅》月刊很有好感而且他知道司马光就是在濮议较量中崭露头角的。

濮议较量的结局在历史的记述中充满了一种诡异的感觉因为这场贯穿英宗赵曙政治生涯的重要庭议居然持续了十八个月之久估计这是发起者韩琦现在也想象不到的最终的结局便是慈寿宫的曹太后的一纸诏书便轻而易举的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王静辉看过的历史书中关于这张诏书的来源可是大有问题都是猜测韩琦、欧阳修结交曹太后身边的宦官趁其酒醉钻了空子。王静辉的解决方案也是这样不过他要是把这个方法告诉司马光这个以正直方正著称的史学家那可以想象其后果是什么所以他只剩下唯一的一条路:把解决方案交给颍王赵顼以此来换取赵顼对构建国家防疫体系的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