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稻草堆小说网 > 回到明朝做千户 > 第7章 谋划

第7章 谋划

第7章 谋划()

黄来福带着江大忠和杨小驴回到五寨堡时天已经黑了此时家人正等着黄来福吃饭。

此时黄来福仍是满心兴奋的心情他向黄思豪和杨氏招呼了一声便回到自己房内他的外衣宽大电脑包缠在腰间竟是谁也不看出。进了自己房后他将电脑包放到炕边的木箱内平复了下激动的心情这才到大堂去吃饭。

草草吃过一些黄来福便回自己房内了杨氏在后面说了声:“这孩子怎么晚上没胃口?”

黄来福关好门点上油灯靠在炕上翻阅着电脑。他虽有黄来福以前的记忆但对五寨堡在后世的具体位置还是不清楚。

此时他打开全国的卫星地图资料及五寨堡在明朝时的历史资料地图时。这才发现原来五寨堡就是后世山西省忻州市的五寨县地理位置是在山西省的西北部地区东接神池县西连岢岚县南临宁武县西北与偏关县、河曲县接壤。总面积约在13913平方公里。

后世五寨县有人口10万左右此时的五寨堡连正军加各军户家属也不过几千人。此时的五寨堡和偏头关河曲神池宁武诸堡还均末建县。

这就是自己的发展基地了一个小县地不过1千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自己该如何做呢?

黄来福查看着后世五寨县的情况试图为自己的发展找到一些灵感。他在一个五寨县地图旁找到了一些相关的介绍资料:

五寨县全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由南向北是“丁”字平川面积约164平方公里。

全县土地总面积2087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60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287%;宜林地面积74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6%;宜牧地面积5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4%。县内石灰石、花岗岩、粘土分布广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

主要河流有朱家川河、县川河、岚漪河、清涟河、鹿角河是晋西北的富水县之一。

五寨县是一个农业和养殖大县主要粮食作物有马铃薯、莜麦、玉米、糜谷、豆类等小杂粮;特别是马铃薯每年全县的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0万亩以上占到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看到马铃薯黄来福遗憾地摇了摇头依他知道的和查到的资料马铃薯这个小名叫土豆的东西和番薯小名叫红薯地瓜的东西约是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后才从吕宋传入广东福建二地首次携来者有陈复龙、林怀兰、陈经纶等人要传到山西并广为推广要到明亡后。

如果早几十年土豆、红薯、玉米之类的高产农作物传入山西、陕西当地人有饭吃或许就不会有闯贼李自成之类的暴民大作乱了。

土豆和红薯虽其貌不扬这两样可是好东西啊。在明朝当时的农作物就算风调雨顺的话一年一亩粮食产量不过三四百斤这还是良田了遇到灾年更是动不动就颗粒无收。

而土豆和红薯收成可是按吨算的动不动就亩产几千斤。就是玉米产量也比什么谷物小麦之类的农作物高多了而且三者还都不占良田都可以在水稻、小麦不能种植的山地旱地中耕种。甚至可改良土地的土壤把原来大片不可耕种的土地变成可耕种小麦和水稻的土地。

虽说这些杂粮口味上是差一点但在大灾时要饿死人的时候谁还在意吃的东西口味是好还是差?总比什么树皮、草根、观音土的味道好多了。况且以营养来说土豆和红薯都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多种维生素不比谷类和小麦差。

遗憾归遗憾叹息归叹息土豆、红薯、玉米之类的高产农作物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就算现在去广东福建等地寻找这些农作物谁知道它们是在哪个地方?

人海茫茫地域广袤要找一些农作物是如大海捞针。找到了不知是哪年的事了这年头从山西走到广东再走回来再如大海捞针般寻找一些连当地人都不常见的农作物需要多少年是二年三年还是五年?

不过不管怎么说黄来福都决定会尽早派出得力手下早往广东福建等地寻找这些高产农作物在广东福建找不到最远就到吕宋等地去寻找。早一天找到就早一天是自己的福份更是大明百姓的福份。

前景是美好和光明的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最重要是先解决五寨堡军户们的吃饭问题。

对于北方的老百姓和九边重镇的将士们来说这些年的天气有点怪不是大寒就是大旱这老天爷好象从不停歇似的。

今年是万历17年还好只不过是气候有点反常罢了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还是比较平淡的。

但在去年也就是万历16年可不得了陕西山西发生特大旱灾。年春豆麦反青灌浆季节久旱无雨加之狂风史刮青干无收有收的亦才二、三成。六月至八月又亢旱无雨所种秋苗日晒风吹俱各枯焦秋粮绝收。

灾区遍及西安、延安、庆阳三府及凤翔、巩昌二府的部分州县。各地农民惊恐万状扶老携幼逃到各地乞讨度日。

而对这样的严重灾荒万历帝不得不尽心赈灾一直忙到年底才松了一口气。

老实说这种忧虑的日子万历帝已经过了好多年了从万历初年开始这老天就明显越来越有问题不是南方水灾就是北方旱灾。

各种频繁灾害的结果是不但北方民众衣食堪忧九边军民问题也非常严重。明朝军队实行屯田制明朝军队的重兵集中在九边重镇而这九个边镇都在北方常年频繁发生大旱导致屯田收成锐减甚至有些年景还颗粒无收。

屯田不能自给就需要明政府发给军饷粮饷加上长期的内外多事致使军费开支猛增。英宗时每年支边军饷银只数万两到万历初期时军费已是高达8百多万两。万历二十年时宁夏、朝鲜、播州三大征军费支出达1460万两。万历四十六年至天启七年前后10年间对后金用兵军费达6000多万两。

由于灾情年年加重加上战争不断到万历三十年已是老库将尽京粮告竭太仓无过岁之支从古以来未有公私匮竭如今日之穷者。万历三十六年给事中汪若霖奉命巡视库藏发现者库存银只有8万两外库荡然无存而同时拖欠的军饷已达100余万两。从万历三十八年到天启七年拖欠各边镇军饷银达九百六十多万两。

边镇粮饷对国家财政的耗竭到了极大的地步。到了万历末期尤其是辽东危急之后国家财政基本上已是无力回天导致了对后金战事的失败。

对于上面这些大局势五寨堡的军户们是不懂的他们只知道因为天灾原因五寨堡所属的屯田已经好几年没什么收成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只能靠上面每年发下来的一点可怜的月粮度日罢了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头。黄来福所见的五寨堡的军户生活只是当时九边军镇军户们生活的一个缩影罢了。

恶劣反复的气候让大明朝的北方军民们不知所措这老天爷是怎么了?黄来福却知道这样的悲惨的日子将来还要过下去并且是连绵几十年越到后面就越严重。

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小冰河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共有两次一次是在五胡乱华时期一次就是在这明末时期。尤其是明朝末期1580年——1644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

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万历十三年(1585年)开始变得明显但时起时伏1600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崇祯一朝才达到灾变的高峰。整个气温的回暖一直到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才恢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